Travel is life. Life is travel! 最近寫什麼都像遊記 \囧/ 2005日本關西遊記、2007美國遊記完成!2008瑞士大冒險、2008法國冬遊與倫敦生活日記連載開始! 食譜與遊記地圖目錄請見Article Sets,留言請按文章底 comment。 歡迎轉貼連結,圖片&文章請勿任意轉錄。 All rights reserved.

Google
 
www.flickr.com

Monday, August 31, 2009

[Life] Grocery Shopping in London 蛋糕貓英倫雜貨購物觀察

 
Posted by Picasa


待在倫敦一年,蛋糕貓雜貨購物習慣的改變簡直可以稱為生物演化大挑戰。

剛開始初來乍到,雖然讀過 Watch the English 依然萬事摸索之中,於是以離宿舍最近具有地利之便,外加人人稱道便宜好康的 Morrison 作為主要購物超市,整個 2008 秋季便以 Morrison 生鮮麵食搭配 Chinatown 亞洲香料調味料度過英國物價適應陣痛期 (卻在第一週就在 Piccadilly Circus 買了英國皇室雜貨供應商 F&M 的錫蘭和大吉嶺紅茶,這個人不知道在想什麼 XD)

同時也嘗試 Shepherd's Bush Market,卻發現露天市場價格不見得比超市低,生鮮蔬菜水果露天擺放缺乏冷藏也沒有保存標示(不知道已經在攤位上日曬雨淋熱呼呼地擺了幾天哪~),若沒有絕佳辨識眼光買回去很容易爛掉並不划算,只有生薑和新鮮大蒜一根(包)一鎊永遠比超市便宜值得購買,有時便會在超市購物途中特地繞道前往。

後來發現有家不小的 Tesco Metro 超市正位於巴士轉車站,下車直衝超市再轉車回宿舍十分方便。Tesco 生鮮價格雖然和 Morrison 接近,但品質明顯較新鮮且耐冷藏,絕少發生無子葡萄三天內爛掉半盒之類不討喜事件。而且 Tesco 除了自有品牌價格低廉其他商品也經常特價優惠之外,另一優點便是品項眾多,很容易買到荷蘭瑞士義大利等歐陸國家的起士和果醬,比如說我的最愛 Swiss Gruyère Cheese 和 Italian Mascarpone Cheese 價格合理 (位在Goldhawk Road Station 的小型 Tesco Express 更可以買到超低價 51p 的Mascarpone),迅速成為固定購買雜貨品項。

自從號稱全歐最大購物商場 Westfield 開幕以來 ,各大時尚品牌商店之外,英國高級超市 Waitrose 和 Mark & Spencer 都進入唾手可得的日常活動範圍內,只是我被 Watch the English 洗腦,認定這些皆屬上流社會消費等級只可遠觀不可褻玩而遲遲不敢踏入。

直到春夏之交某次入場認真仔細比價,意外發現超市自有品牌 Waitrose essential 生鮮蔬果居然沒有比 Tesco 貴多少 (約在5-10p左右),而大小和新鮮度則更上層樓。另外早餐榖片優格餅乾一類選擇眾多價格平實 (他們家的葡萄乾餅乾簡直令人無法抗拒...),歐陸進口食材和新鮮麵包甜點亦種類眾多 (Panini 麵包還算不錯,水果麵包則比Teso貴而且小.....而且目前可鬆大車拼勝負仍是 M&S > Tesco > Waitrose 啊~XDDD 請見:[Life] Recent Breakfast),魚類肉品更是色澤氣味新鮮令人食指大動,外加經常抬出三盒10鎊特價或Reduced出清 (請見: [Life] Recent Lunch and Dinner)。雖然新鮮水果的確價格較高,但一般而言只要仔細挑選且不購買高級甜點微波加熱熟食產品,在 Waitrose 採購雜貨並不會讓預算暴增,於是陣地轉移,端看品質價格在 Tesco 和 Waitrose 之間流轉,M&S 則因路線不順僅僅偶爾經過專買餅乾糖果。

至於英國人對於 Waitrose 的態度仍十分頑固,劍橋大學畢業的歌手同學堅持每天在 Waitrose 或 Wholefood 買菜,每天20鎊消費毫不手軟 (雖然我不知道他算不算上流階級出身,但家境和收入似乎都不錯倒是真的);同廚房的英國鄉村男孩則一瞥見 Waitrose 商標,連價格看都不看就說幹麻買這種昂貴奢侈品,一點也聽不進別人的解釋,完全是 Watch the English 中描寫階級焦慮現象的實證,買菜買到文化觀察真是非常有趣哪~~ XDDD


相關文章:
[Book]Watch the English
[Life] Westfield, London 我家旁邊有Shopping Mall!
[Life] Fortnum & Mason Black Tea and Xmas Rum Butter
F&M 紅茶 & 耶誕蘭姆奶油

[Life] Recent Breakfast
[Life] Recent Lunch and Dinner

Friday, August 28, 2009

[Book] Europaische Esskultur 歐洲飲食文化



歐洲飲食文化 (Europaische Esskultur)
顧恩特.希旭菲爾德(Gunther Hirchfelder) 著/張志成 譯


內容簡介(取自翻譯版書背):
人類從粗糙無章的攝食,到當代高度發展的飲食文化,這一路,既堅苦卓絕又引人入勝,這一路起起伏伏不全然直線攀升。

想了解當代飲食文化及自身飲食行為,回顧往昔是條必經之路。鑒往不僅知今,為今日人和食物間衍生的種種問題找出解答,因為飲食文化反映出來的,不只是涉及食物的傳統和變遷,還有各時代的政治社會條件和價值標準。

舉凡糧食的改變、烹調的元素、用餐的種種不同形態,在希旭菲爾德筆下構成了一幅面貌豐富的飲食文化史圖像。而其溯源之腳步,從石器時代開始,歷經遠古高度文化、希羅古典時期、中世紀時期,一路到當代設計食品。其間作者主要藉由兩大工具──飲食和用餐方式,具體展現並解釋人類所處的情境及諸如社會、政治、文化、氣候之狀況。

---

兼具可讀性和知識性的好書,買了好幾年還是時常拿出來重新翻閱,除了比較歐洲從史前到二次戰後各時代飲食習俗的差異之外,也可以略窺生物天性、社會背景與飲食文化之間相互影響的軌跡。

對於一切和"吃"相關事物皆抱有高度興趣的蛋糕貓而言,更是一本絕佳的睡前放鬆讀物啊~~ :P

Tuesday, August 25, 2009

[Travel] Paris, 2009: Musée d'Orsay 巴黎奧賽美術館

From Paris, 2009

奧塞美術館位於巴黎左岸,由奧塞車站 (Gare d'Orsay) 改建而成,為專門收藏19世紀法國藝術的博物館,展示品包括畫作雕塑家具和攝影,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印象派(Impressionism)的畫作,尤其是大量的莫內(Claude Monet)、德加斯(Edgar Degas)、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 和塞尚(Paul Cezanne)等大師,另外也藏有許多馬內(Édouard Manet)、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和梵谷(Vincent van Gogh) 等家喻戶曉的畫家作品,數量與質量皆十分驚人。

奧塞車站完工於1900年巴黎博覽會之時,直到1939年都是巴黎至法國西南的主要鐵路轉運站,然而其後則因月台過短不適用於新款長形火車而改為市郊近鐵車站 (一部分作為二次大戰時期的郵件中心),大戰後則成為多部電影場景並改建為旅館。

車站旅館於1971年關閉,1977年法國政府決定將奧塞車站改建為博物館,經過1980-86年間的改建,1986年12月1日法國總統密特朗為奧塞美術館剪綵開幕。

這次夏天待在巴黎完全是放假輕鬆狀態,沒有Museum Pass也不早起趕場,12點才抵達奧塞門口的下場當然是在烈日曝曬下大排長龍,幸好一入場購票就發現可以買學生票5.5歐元整個心情大好!! (雖然法國景點通常僅僅標明18-25歲特價,但多次經驗告訴我們千萬不要放棄詢問是否有學生優惠哪! XD 還因為心情太好沒注意到通過博物館商店後入口處另有剪票小姐,差點直接走進去....XDDD)


David by Antonin Mercié


一入場就是超震撼充滿雕像的車站大廳!!

陽光從玻璃拱頂不經意灑落,長形展示廳彷彿戶外庭院般感覺明亮悠閒,漫步間每一尊雕塑都是在美術書上看過的名作中的名作啊啊啊~~




左右側小型展示間與長廊則展出各名家畫作,地面層一整條迴廊的莫內馬內畢沙羅早期畫作,米勒拾穗晚禱一網打盡,另有巴黎歌劇院大門真品和全建築剖面模型展示,上層則更好像不用錢般掛滿一間又一間莫內雷諾瓦德加斯梵谷塞尚成熟期作品,數量多到看得腳軟哪~~(不過更多的是來和這些名畫合照的詭異觀光客...)



上層展示間另有展望陽台可以眺望整間博物館和巴黎市景,另外也有咖啡廳可以在巨型車站大鐘旁邊用餐,感覺頗似亞森羅蘋或是柯南場景。




看完畫作沿著動線下樓梯到中間層,則是20世紀初新藝術時期的畫作雕塑和線條滑順優美的家具 (雖然還是比不上高第在巴塞隆納的建築設計就是了...),另外米羅雕像也全數於此層展覽,巨型雕塑氣勢驚人哪~~~



原本抱著輕鬆心情來逛的我,還是忍不住博物館狂發作,在奧塞馬不停蹄耗上了整整6小時,除了看不懂的現代藝術特展全部逛完才走出館外。畢竟除了看藝術品,觀看來參觀博物館的人們也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啊~


(偶然遇見的超古典女孩,整體服裝化妝和氣質簡直就是1940's 或50's 年代的人哪~ 忍不住偷拍了好幾張:P)


Musée d'Orsay
Opening hour:
9.30am to 6pm
9.30am to 9.45pm on Thursdays
Closed on mondays


延伸閱讀:
Musée d'Orsay
Wikipedia-Musée d'Orsay

Monday, August 24, 2009

[Recipe] Jamie Oliver's Ginger Beer 薑汁啤酒


Photo created by stewart, u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 licences.

薑真的是英國人的最愛,同廚房英國男生就是最佳範例,每次買來各種啤酒調酒甚至於無酒精飲料無不可見薑汁口味,其味道嗆辣到我這個從小吃薑吃到大的人,也覺得簡直像在喝藥一般難以入喉 (他還說他們家耶誕假日常會比賽灌薑汁飲料,灌下越多杯的人獲勝 囧)

不過如果調理比例得當,手工薑汁啤酒既冰涼同時具備暖胃效果,的確是相當不錯的夏日清涼飲料喔~

[材料]
薑1根
紅糖適量
檸檬3顆
氣泡水或蘇打水1L
冰塊適量
新鮮薄荷葉適量

[作法]
1. 用磨板將薑磨碎,把碎渣和薑汁都放入大碗中,灑上薄薄一層紅糖。
2. 將2顆檸檬削皮後(小心不要削到白色部分,會苦),放入1中稍微擠壓10秒讓檸檬皮釋出風味。
3. 將3顆檸檬榨汁,將大部分果汁加入混和液,再加入氣泡水靜置10分鐘後試嚐,若太酸就再加入一點紅糖,太甜則加一點檸檬汁,調到適合個人口味為止。
4. 將混合好的薑汁啤酒倒入廣口玻璃水瓶中,加入冰塊和薄荷葉即可。


其他飲料食譜:
Hot Spice Chocolate 香料熱巧克力
M&S Bloody Orange Marmalade with Simple Milk Tea
英式血橙橙皮果醬配奶茶

Jamie Oliver's Strawberry Jam 草莓鮮果果醬與草莓香檳
Peach Flavoured White Wine 蜜桃白酒
Valencia & Mimosa 柳橙雞尾酒:瓦倫西亞 & 含羞草
Water Mellon Soda 西瓜蘇打
Jamie Oliver's Mulled Wine & Sorbet 香料熱紅酒&紅酒雪酪

Sunday, August 23, 2009

[Music] Her Morning Elegance by Oren Lavie



大約半年前在訂閱的blog中看到這個MV,有事沒事就拿出來放一下,反覆聽了好幾次還是很喜歡,小小的輕巧的淡雅。

其他音樂相關文章請見:
Cakeblog: Music

Saturday, August 22, 2009

[Travel] Tour de France 2008: Notre Dame Paris Crypt 巴黎聖母院地穴

From Paris, 2008


逛完聖母院鐘樓,我們跨過廣場直奔Crypt。

Crypt 是教堂地下的石造房間,通常位於主教堂下方,作為小祈禱間(chapel)或墓穴使用。巴黎聖母院的Crypt則位於廣場下方,是一整區古羅馬時代考古遺跡。

直至1960年代,整個廣場仍充滿半毀的中世紀建築,然而考古學家於此區發現許多高盧羅馬直至19世紀的各種遺跡,於是1965年考古挖掘計畫開始,而後整個考古遺跡建造成了一座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地底遺跡博物館(全長118m)。



雖然說是世界最大,可是相較於在廣場上大堆閒逛人群,來參觀的遊客仍然不多,昏暗地穴中只見小貓兩三隻在巨大石牆周圍漫步,說明製作和燈光設計頗為周詳,各時代巴黎3D復原地圖模型、古羅馬建築格局用途乃至於通風口和地板暖氣無一不解釋詳細,只可惜整體燈光實在昏暗 (莫名很有地下城的神秘感就是了...),拍起照來模糊一片哪~XD


延伸閱讀:
Discoverfrance.net: Notre Dame de Paris


相關遊記:
Chateau de Versailles 凡爾賽玫瑰寒冬漫遊
Town of Chartre
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Chartres
Musée du Louvre 羅浮宮半日暴走
Notre Dame de Paris 巴黎聖母院

Friday, August 21, 2009

[Travel] Paris, 2009: Claude Monet's Garden in Giverny, Normandy 莫內花園漫步


Gare St-Lazare by C. Monet

七月中剛到巴黎的週末我們拜訪了著名的莫內花園。

其實這個花園並不在巴黎,而是在距離巴黎76公里的諾曼地鄉間小鎮 Giverny。

我們一早出發,從巴黎Gare St-Lazare搭火車到Vernon,車程50分鐘才正昏昏欲睡就已經到了站。但是莫內花園並不在Vernon城內,而在河對岸的Giverny,還必須搭乘巴士才到得了。

我們早早查好資訊一下車就往外衝,不過所有火車上的乘客似乎都是為了莫內花園而來,除了少數直接在火車站對面租了自行車揚長而去,其他人則腳步一致擠向巴士站,空蕩蕩的小城僅僅巴士站周圍人滿為患。

幸好Vernon 城雖小,對付莫內朝聖客還挺有經驗,巴士一來就是兩班,司機笑嘻嘻收錢剪票,不管座位多寡全部擠上去,搖搖晃晃駛向Giverny。



不出10分鐘我們便迅速抵達Giverny,巴士站位於稍遠的停車場,我們還小小迷了路才找到莫內花園的入口,烈日下超長購票隊伍已經排到超過一整個街區 囧

莫內花園不比羅浮宮3個入口 (外加地鐵站Palais Royal, Musee du Lourve 地下入口) 4個巨型售票櫃檯 (還沒算上超級多台自動購票機),無論參觀花園或房子都只能從同一個小小購票窗口通過,再怎麼日曬雨淋隊還是得排,乾脆拿自製潛艇堡出來啃,過了半小時終於買到學生票獲准入場(花園加房子 4.5 euro,要看證件喔~)

入口處左側便是超大紀念品商店,切莫迷失方向(像我就很容易....),右轉才是花園入口 (還有法國少見的乾淨漂亮廁所)。

From Paris, 2009


走過薰衣草小徑,房子前巨大樹木狀似拱門,可以眺望花園底端綠色小門,涼風襲來伴隨薰衣草甜甜香氣。



鐺鐺~這就是莫內的房子!!

莫內房屋算是博物館要另外剪票 (而且內部禁止拍照 Q_Q),展示莫內生前各個房間的模樣,像是感覺清涼的藍色小起居間 (petit salon bleu) 、牆上可愛小櫥櫃存放蛋香料橄欖油的儲藏室 (l’épicerie,放蛋的櫃子還真的是雞的圖案....)、當時掛滿大師作品的莫內畫室(後來變成家人喝咖啡的房間,現在則掛滿莫內畫作複製品和照片)。

從旁邊小樓梯上樓,則是莫內一家人的寢室,深色木頭床鋪著白蕾絲床罩氣氛寧靜,主臥室眺望花園景觀絕佳,大家都紛紛掏出相機往花園猛拍 XD 走道小房間則掛滿日本江戶風景人物畫作,可見當時莫內對於日本藝術之沉迷。

轉下樓梯左轉則是鮮黃明亮的餐廳和清涼的藍色廚房。

餐廳中央擺著14人巨型餐桌,周圍櫥櫃和牆上收藏各是東方藝術品,從中國陶瓷花瓶茶罐到日本江戶畫,掛得滿滿幾乎看不到牆壁,相當驚人哪~

藍色廚房則設置巨型亮晶晶鑄鐵爐灶,牆上懸掛各式各樣大小尺寸的銅鍋和蛋糕模型,可以想見當時這個大家庭外加川流不息藝文界訪客,每日調理三餐一事(很可能還要加上下午茶咖啡點心? XD) 實屬巨大工程啊~



逛完博物館走出房子立刻就是美麗繽紛的花園,無論室內室外莫內的世界無不色彩艷麗,感覺十分奇妙。


Garden Path at Giverny by C. Monet

可惜我們拜訪當日運氣不好,不僅天氣不佳光線慘白,更是已經盛夏時節大部分花朵已經都過了盛放狀態,不過花園內瀰漫薰衣草香氣依然十分誘人,也招來無限多各式蜜蜂蝴蝶團團飛舞,讓有昆蟲恐懼症的蛋糕貓嚇得全身僵硬 XD


Garden at Giverny by C. Monet

穿過花園小門旁的地下道則通往馬路對面的水之花園 (Le Jardin d'Eau),也就是莫內畫下許多著名日本橋與睡蓮畫作的寫生之地。



除了主要的睡蓮池,旁邊另有潺潺小溪清澈見底,園內植滿楊柳青竹涼風陣陣,令人彷彿瞬間置身京都嵐山嵯峨野一帶,我們坐在長椅上乘涼簡直不想離開 XD


Water-lily by C. Monet

睡蓮池兩端各有一座日本風格綠色拱形木橋 (雖然我還沒在日本看過綠色的拱橋就是了...),天氣不好仍然擠滿遊客猛按相機,實在很難感受當時莫內作畫之時的清幽...


Water-Lily Pond, Symphony in Green by C. Monet

池畔小徑漫步倒是十分有趣,小徑兩旁種植各式各樣少見的花朵樹木,穿過樹葉枝條眺望睡蓮水池,每一步都充滿驚喜。



可惜當日天氣實在不佳,光線詭異拍照不宜之外,我們逛到一半更忽然下起大雨,大多數人和我們一樣完全沒料想到天氣說變就變,連忙擠進日本橋避雨。


Monet's Family by Edouard Manet

下過雨後窒悶氣氛一掃而空,我們反而捨不得離去,又漫步花園水池小溪一圈,才依依不捨回到主屋側花園,在半謝的花朵和蜜蜂間穿梭,試圖找尋莫內畫中白衣女子們野餐嬉戲的場景 (結果只有拿出野餐盒在禁止野餐的花園大剌剌吃起來的不乖遊客...)

博物館商店充滿莫內紀念品,從明信片月曆手帳咖啡杯包包到薰衣草熊熊等無奇不有,雖然頗誘人但連最小隻薰衣草熊熊都要10歐元起跳,其他物品更是只可遠觀的天價,實在買不下手。

出了莫內花園博物館,則是可愛的Giverny小城街道,天氣好漫步起來相當舒服。

Giverny另外有一間美術館,門口步道兩旁植滿半人高的薰衣草樹叢,香氣襲人。美術館當時正在展出莫內和另一位現代畫家畫作,不過我計畫之後要去奧塞美術館 (Musee d'Orsay) 就沒有進去了 (後來在奧塞發現好幾幅很有名的莫內畫作正出借給Giverny展出啊~~~扼腕)



繼續走到小城另一側則是莫內馬廄建築、教堂和墓地。馬廄保存良好(見上圖),看來已經不作馬廄相當長一段時間,庭院擺了奇妙的沙雕展覽。教堂則在整修中,家族墓地位於教堂後側山坡,全家人安息一處則占地不小,太多個姓Monet的扁平墓碑其實有點難以分辨那個是畫家之墓啊~~XDD



The Foundation Claude Monet

84, rue Claude Monet
27620 - Giverny - FRANCE

Phone : 02 32 51 28 21
Fax : 02 32 51 54 18
Opening hour:
everyday from the 1st of April to the 1st of November
09.30 to 18.00 (last admission 5.30 p.m.)
Exceptionally closed on the 27th of Apri


延伸閱讀:
Wikipedia-Claude Monet
Cloude Monet's
Foundation Cloude Monet Giverny
Giverny Impression by Arian, Guide Interpreter, Giverny France

Thursday, August 20, 2009

[Recipe] Smoked Salmon & Cucumber Salad 燻鮭魚黃瓜沙拉



最近發現住處附近 Champion 超市(其實就是Carrefour的都市小型版本)會擺放自有品牌 Carrefour Discount 的便宜燻鮭魚,巴黎人雖然注重吃仍十分精打細算,每每晚點去採買就架上空空如也,非得中午左右就去搶才行 XD

燻鮭魚加上切薄片的黃瓜就是一道清爽簡易的夏日晚餐,很適合搭配冰涼白酒享用喔~:D (一看就知道蛋糕貓刀工不佳,黃瓜薄片完全不薄 XDDD 雖然沒有砧板也增加不少困難度就是了...)


[材料]2人份
黃瓜1/3-1/2根
燻鮭魚3-5片
海鹽適量

[作法]
1. 黃瓜洗淨切薄片排入盤中,均勻灑上少許海鹽調味,靜置約3分鐘。
2. 燻鮭魚依喜好擺放於黃瓜片上即可。

相關食譜:
Fava Bean and Pecorino Salad 蠶豆起士沙拉
Tortilla Espanola 西班牙蛋餅 -- 故障薯條大改造 !
Non-fried Fried Potato 無油炸金黃薯條
Jamie Oliver's Roast Potatos and Parsnips with Thyme & Honey 烤馬鈴薯 & 歐洲防風草
Roast Spicy Squash 辣烤南瓜
Minestrone 義大利蔬菜湯
Roasted Baby Leeks with Thyme 百里香烤韭菜
Cassoulet 法式豆子燜肉

[Life] Recent Lunch & Dinner



簡易越南春捲



火腿蛋可麗餅 (可麗餅食譜請見: [Recipe] Les Crepes & Butter Apple 可麗餅 & 奶油煎蘋果)



火腿蛋可麗餅斷面秀!



燻鮭魚黃瓜沙拉 & 普羅旺斯燉蔬菜 & 黑麥麵包



Tanis 主廚甜可麗餅!(果然還是要捲成三角形口感較佳呀~)



久違咖哩飯! (用一般小湯鍋煮飯完全沒問題! 和電鍋相同把米洗掏好放入鍋中加適量的水,一般電爐中火煮15~20分鐘再關火燜10分鐘即可,不需要千里迢迢帶電鍋啦~XD)

Friday, August 14, 2009

[Travel] Switzerland 2008: Day02 Swiss Open-Air Museum Ballenberg Alpine

我們接著穿越Central Switzerland 區,來到Alpine 區。

阿爾卑斯山區佔瑞士國土相當大比例,地形崎嶇土壤貧瘠外加氣候濕冷,種種因素皆不利農業,自古以畜牧酪農為主,造就了今日瑞士聞名全球的起士和巧克力工業。

Ballenberg. Cows~
From Switzerland, 2008


園內養了許多活生生的動物,當然不可以漏掉瑞士製作起士和巧克力最基本的牛囉~


Ballenberg 1361 Cheese dairy, Kandersteg BE, 1780.



18世紀建造的起士工房~屋前掛了一整排的大牛鈴!


Ballenberg 1361 Cheese dairy, Kandersteg BE, 1780.



另一邊則有水槽,牆上掛著冬天必需品:雪橇~


Ballenberg 1361 Cheese dairy, Kandersteg BE, 1780.
<


屋頂支撐導水管的部份巧妙利用樹木天然枝幹的形狀建造,很聰明吧~


Ballenberg 1361 Cheese dairy, Kandersteg BE, 1780.



內部則有現場傳統乳酪製作!

Ballenberg 1371 "Maiensass" house, Buochs NW, 1788.



Maiensäss 意指位在村落主要住屋和阿爾卑斯山小屋之間地帶的房子。春秋時節當牛群在冬季山谷和夏季山頂的牧地之間遷徙時,牧人便會住在這些 Maiensäss 中。不過由於近年來畜牧業機械化,這些Maiensäss逐漸失去其重要性而轉型為農莊或渡假小屋。

這間 Maiensäss 建於1788年,僅有兩個房間和一間儲藏室,其中一個房間兼作臥室與起居室,另一個房間則作為廚房配備火爐煙囪,在煙囪建造之前,則利用窗戶和牆壁縫隙排煙。

混合石頭與木造建築,其木造部份(也就是生活起居部份)相較全年使用的建築較重要性較低,不過傳統六角蜂巢格窗戶仍然十分可愛~:D


Ballenberg 1351 Herdsman's hut, Axalp BE, 1520.



相形之下,建於山間的純木造牧人小屋則多簡樸粗獷(這間建於16世紀耶~)

Ballenberg 1351 Herdsman's hut, Axalp BE, 1520.



由於僅於夏季放牧時節使用,粗木搭建的牆壁屋頂充滿縫隙,內部也無多餘裝潢,僅有少許床舖火爐等生活必備物品。


Ballenberg 1311-14 Herdsman's house, Champatsch/Valchava GR, 1825. Shelter, Champatsch/Valchava GR, 1846. Cattle shed, Champatsch/Valchava GR, 19th century. Pigstry, Champatsch/Valchava GR 19th century.



Champatsch Alp 早在一份15世紀的文件中便有記載,深入考古研究顯示整間房子更在阿爾卑斯畜牧區中遷建過二次以上。

這些建物可能早在1825年便建於之前的地點,並持續使用至1984年。三間連接的建築群由一間牧人小屋、一間小型乳牛棚和和一間大型牛棚組成,另一間建於稍遠處的斜屋頂矮棚則用來養豬。

原本的牧人小屋中,斜坡面建有一間牛乳乳酪地窖,而山谷面則有一間大型房間,同時兼作生活和工作用途(例如製造起士)。然而,起居室中的石造暖爐直至1950年代才建造,可以想像之前冬季屋內之嚴寒。


Ballenberg 1311-14 Herdsman's house, Champatsch/Valchava GR, 1825. Shelter, Champatsch/Valchava GR, 1846. Cattle shed, Champatsch/Valchava GR, 19th century. Pigstry, Champatsch/Valchava GR 19th century.



牛棚除了提供乳牛遮寒避雨之所,也是擠牛奶工作進行的地點,充分展現此地直至19世紀認為開放式牛棚十分合用(甚至生病或年幼的畜隻)的早期文化。

另外,由於附近阿爾卑斯山區的水泉無法提供人和畜隻足夠用水,便建造從鄰近山谷的小湖引水的簡單設施。


Ballenberg 1341 Herdsman's house, Richinen-Bellwald VS, firsth half of the 18th century. 1342 Cattle shed, Richinen-Bellwald VS, 19th century. 1343 Herdsman's house, Richinen/Bellwald VS, 1617/18th century. 1344 Cattle shed, Richinen/Bellwald VS, 19th century. 1345 Herdsman's house and barn, Richinen/Bellwald VS, 1656/18th century.



這區則是相當少見保存良好而完整的高海拔Rchinen Alp聚落,包括房屋與農場建築等。

Richinen Alp 是位於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村落,亦為少數阿爾卑斯山區獨立式酪農地帶。白天乳牛群由一名牧人單獨照看,晚上農夫們則上山到牛棚擠乳,這也是為何這個小小的阿爾卑斯村落結構反映了山谷聚落依賴 Richinen Alp 的發展。


為了早晚禱告需求,該地農夫們建造了一間小教堂(高山村落中唯一留存至今),同時保存了神蹟 «Mary of the Snow» 顯影。

直到1937年,這個 Alp 仍包括12間阿爾卑斯酪農工房,亦即超過30間小屋。其後獨立牧牛傳統中斷,小型酪農工房相互合併,其餘的牧人小屋則改建為牛棚。1970年,合作酪農工業更建造了一間全新的阿爾卑斯小屋作為工房。1984年,瑞士阿爾卑斯政府(«Alpkorporation»)決定移除老舊毀壞的阿爾卑斯村落,因此這些小屋便被移建至 Ballenberg 展示 Alp 不斷變遷的歷史。

相關文章:
Prelude: Flying to Geneva
Prelude: Lake Tour in Annecy, France
Prelude: Night Tour of Old Town in Annecy, France
Prelude: Day Tour of Old Town in Annecy, France
Prelude: Gourmet Tour of Old Town in Annecy, France
Day01 Geneva-Bern-Brienz
Day02 The Way to Swiss Open-Air Museum Ballenberg
Day02 Swiss Open-Air Museum Ballenberg Bernese Midlands & West Midlands
Day02 Swiss Open Air Museum Ballenberg Ticino Area



Swiss Open-Air Museum Ballenberg

PO Box
CH-3855 Brienz

phone +41 (0)33 952 10 30
fax +41 (0)33 952 10 39
infoline +41 (0)33 952 10 40

Wednesday, August 12, 2009

[Life] Little Little Piggy Flu 小小小小豬流感

From Paris, 2009


Yorke Trust 演出後我為了看8/3 Mariinsky Ballet 在倫敦朋友住處多待了兩天。

不過我當然不會呆坐著只為了等晚上芭蕾演出,中午出門跑銀行和 College 辦事,下午又跑到駐英文化組申請補助兼閒聊,剛好裡面有兩位姐姐得了swine flu,其中一位正是負責補助的工作,雖然盡量小心我一進去也入境隨俗戴口罩,難免還是有些必須的文件交換,不久就開始覺得鼻腔微微刺痛。

當下覺得沒有什麼,晚上依照原定計畫看芭蕾'Romeo and Juliet',舞劇極長7點半開始直到11點才結束,回到朋友住處也12點了,大家居然還撐著眼皮在吃冰淇淋聊天。次日一早6點半起床前往 St Pancras 搭歐洲之星前往巴黎,雖然有些疲憊(前晚只睡5小時應該算很正常)行李全部卸下後還到處趴趴走。接下來數日只覺得極度疲累想睡覺,就是喉嚨鼻腔刺痛和輕微發燒外加肌肉酸痛,一查之下和 swine flu 症狀相同,似乎還是中了流感。

雖然很不舒服,幸好睡了幾天猛喝熱水,流感症狀也就慢慢消失又恢復活蹦亂跳,和在台灣動輒一兩個月好不了的流感(特別是腸胃型流感,實在是太痛苦了=__=)相較之下,這小豬流感其實真的沒什麼啊(八成是我身上抗體太強了吧 XD~)

Sunday, August 09, 2009

[Travel] Paris, 2009: Office des Vêpres in Cathedral Notre Dame Paris 巴黎聖母院晚禱

From Paris, 2009


最近迷上新活動就是巴黎聖母院晚禱。

每天5:45pm,巴黎聖母院會舉行office des Vêpres,天主教會每日儀式中的晚禱,主要為唱歌性質的禱告(在英國則稱為 Evening Prayer 或 Evensong)。晚禱開始前會特別多人在聖母院廣場排隊入場,大排長龍呢~



大約20分鐘前就會開始點蠟燭,5分鐘前則放上香爐。

5:45pm 管風琴聲響,彈奏一陣後身穿白袍主教、教士和身穿藍袍的領唱緩步入場。

一開始唱Lucernaire和Invitatoire。然後是一首 Hymm,兩首 Psalm 和一首新約聖經的 canticle 。

接著教士唸一段聖經經文,主教禱告(這裡順序似乎有些不同於Wikipedia上面,聖經經文讀完後接著 Responsory,內容是 Verse、Response(Gloria Parti 前半)、Verse)。

然後教眾加入唱 Magnificat(葛利果聖歌中讚美聖母的聖歌),此時主教會搖晃圓形香爐環繞聖壇和聖母聖子像,接著是Responsory (Verse-Response-Verse),最後5個小朋友輪流上台講5種不同語言"希望神的愛傳播至全世界"之類句子(不過周日沒有 XD)。

管風琴師和領唱的水準都相當不錯,主教也會唱上一兩段,雖然年紀已大,聲音還頗為清亮。去了兩三次之後發現周間的音樂似乎每天都很相近,葛利果聖歌型態音域旋律皆簡樸的領唱和答唱形式,許多教眾都朗朗上口(雖然是個很難分辨教眾和觀光客的地點...),但是週日的音樂就難度高很多,藍袍領唱也從一名增加成二名,會唱的人(或者說能唱的人 XD)就相對減少了~

晚禱結束大約6點多,6:30pm就是每日晚間彌撒,不少人就接著聽下去呢~

下次也來試試看!




延伸閱讀:
Wikipedia-Vespers

Friday, August 07, 2009

[Music] Yorke Trust Opera Orchestra Summer 2009: Orchestra Dress Up!

From Norfolk, UK 2009

Later, we understood that orchestra would be dressed up with costume of 1940's as well. All girls were extremely excited!



We tried on costume in the morning, looking for proper size clothes and hats.

Then, We drove to Bruham Market to buy all the hair rolls and pins in the small shop, and went Lady Fiona's house (one of our hostess) to have our first hair session! We had a little instruction from costume designer, Gidon, and vocal coach, Robert, and many many photos from google search.



The result was not bad, was it? And it was incredibly welcome by the concert audience!

It was really fun!



Click here to see all the photos in Norfolk, UK 2009.

Related Posts:
Yorke Trust Opera Orchestra Summer 2009: La Dolce Vita
Yorke Trust Opera Orchestra Summer 2009: "Castor et Pollux" by Jean-Phillipe Rameau

This post is also on Bard School.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