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 is life. Life is travel! 最近寫什麼都像遊記 \囧/ 2005日本關西遊記、2007美國遊記完成!2008瑞士大冒險、2008法國冬遊與倫敦生活日記連載開始! 食譜與遊記地圖目錄請見Article Sets,留言請按文章底 comment。 歡迎轉貼連結,圖片&文章請勿任意轉錄。 All rights reserved.

Google
 
www.flickr.com

Thursday, June 22, 2006

[Travel] Kansai, Japan 2005: Day 07 金澤城































上:石川門
下:菱櫓、五十間長屋與比例尺人(就是樹下那隻白螞蟻,看得到嗎?XD~)

加賀百萬石之祖前田利家(1539-1599)出生於尾張荒子,是當地土豪前田利昌的四男,幼名犬千代,元服後改名為前田又左衛門利家。14歲起侍奉織田信長,是身高六尺(約182cm)面容端正英俊挺拔的當代偉男子,因血氣方剛武勇善戰被譽為「槍之又左」。少年時與豐臣秀吉為好友,在秀吉與柴田勝家交戰勝利後,1583年秀吉將石川、河北二郡以及金澤城賜給前田利家。

1558年利家迎娶表妹松(芳春院)為正室,二人生下八名子女,包括第二代藩主利長和豐臣秀吉養女豪姬等;側室共五人,其中千代保(壽福院)是第三代藩主利常之母。看NHK的偶像大河劇「利家與松~加賀百萬石物語」(2002),還以為前田利家是超專情的男人,結婚多年都只有松一個正妻,到晚年才和侍女千代保發生一夜情生下兒子,松因此大為震怒,但電視劇本果然不可靠,事實上利家和其他四個側室都有小孩,有些還比利常早生好幾年呢~

金澤城的歷史,是一段不斷發生火災再重建的迴圈。從1546年金澤御堂的創建開始,大約每隔20到30年就會發生一次損失慘重的大火,最嚴重的一次是1759年金澤城大火,將城內建物全數燒毀,之後花費三年時間才將藩主與家族的居住建築二之丸御殿重新修築,1788年才完成石川門的重建。最近一次的火災則發生在1881年,將二之丸御殿、橋爪門、五十間長屋等,將歷時70年未發生火災的金澤城燒得幾乎一乾二淨。

現在的金澤城是一座公園,規模廣大,以菱櫓等復原古蹟為中心,另包括石川門與城牆、內護城河、多座以舊時建築用地燒毀後改建而成的廣場,以及各個時代建城的城牆遺跡。2001年,菱櫓、五十間長屋、橋爪門續櫓等古蹟依照1808年火災後重建的形式,主要建物以日本傳統建築的木造軸組工法加以復原,是明治時代以降全日本規模最龐大的木造城郭,另外在地基與必要部分加上殘障專用電梯和強化鋼筋等現代工法與設備。

我們從兼六園的桂坂口穿過石川橋,橋下是約30公尺深處是六線道的堀通,二側巨樹成蔭交通順暢,但依高聳的城牆石造地基和石川橋橫跨的位置看來,建成馬路之前應該是水深寬闊的巨大護城河(連「堀」的名稱都是水道之意),想必金澤城四周的寬大馬路都是護城河抽乾建成的。石川橋也相當寬大,二側淺綠色鑄鐵欄杆遍佈細膩的鏤空花紋,略帶巴洛克風格,不知道是何時建成的,搭配日本風格城門與潔白城牆倒也不突兀。

石川橋對岸就是巨大的石川門,現今留存的是在1788年重建完成。雄偉的二重城門呈口字環繞形狀,第一重門位在口字的下側,中央大門雙扇向左右推開,在穿越光滑木製城門之前,可以從林木綠葉間瞥見城牆上凸出給士兵射擊用的統狹間木柵欄;第二重門厚重鑲鐵城門結構有中央大門和二側小門,位於口字的右側,因此入城必須轉彎,將所有人員車輛暴露在城門二樓守軍的視線和射擊範圍內,只要將二重城門都關閉,就可以把少數敵人圍困其中加以殲滅。我最喜歡觸摸古老的建築物,色澤深沈的厚實木門鑲釘鐵條,觸手清涼而粗糙。

穿過石川門後,城牆的內側赫然出現整排方形漏斗狀的灰色鐵炮統孔,內大外小從城牆外側很難發現,相當巧妙實用,我們仔細觀賞了好一陣子,才轉身向城內走。城牆圍住的空間從城門豁然開朗變為一整片的大草皮三之丸廣場,遙遠的另一邊則可以遙遙望見巨大松樹和又一道潔白的城牆建築高高聳立,下方步道幾個小小的人影緩慢移動,金澤城規模之大令人嘆為觀止。

依照參觀建議路線,我們沿三之丸廣場側邊步道漫步,慢慢欣賞城牆的壯觀,再從內堀石垣旁走向通往內城的橋爪橋和橋爪一之門,淺淺的內堀是在1631年金澤大火之後為防火用水而挖掘,但現今所見的內堀和橋都是2000年才復原完成,雖然堀底平坦兩岸直線光滑得無法相信當時景象真是如此,緩緩走過橋爪橋橫跨過內堀小巧的拱形,仍然頗有跨河進城的風雅感覺。穿過橋爪門,舊時二之丸御殿的地點是一整片空曠的碎石地,雖然早知富麗華美的御殿建築已不復存,看到整片空地仍覺欷噓,不過多位戴頭巾斗笠的園藝師跪在地上仔細拔取雜草,顯然碎石廣場是辛苦刻意維持的結果,並非金澤政府缺錢無法重建。

在三之丸廣場看到的巨大城牆,就是金澤城2001年才重建完成的菱櫓和五十間長屋,也是我們計畫參觀的重要文化設施。城牆外觀上半純白,下半塗敷鐵灰色方格磚狀花紋,斜屋頂上鐵灰色的鉛瓦在陽光下閃閃生光,據說都是江戶時代的傳統防火建材(內部結構都是木造不知能發揮多大防火作用?)。五十間長屋內部則完全是嶄新發亮的淺黃木頭,完全誠懇地展現修復成果但不刻意復原當時情景,部分結構不完全封死而以強化玻璃覆蓋,透視展覽建築工法,並擺設復原建築模型草圖和照片等,內部甚至裝設殘障坡道和電梯等現代設施。雖然光滑的木頭觸感很舒服,也可以實地進入統狹間,但是修復得如此嶄新亮麗實在沒有歷史感,我們迅速轉完二層樓就回到金澤城公園中。

除了復原的古蹟之外,金澤城公園中仍有一些古城牆遺跡,倒都是原本老舊近乎頹圮滿是青苔藤蔓的模樣,十分有趣。從最古老的自然石堆積、切割巨石堆積到進步的縫隙切石堆積等各種方法(以上名稱都是我自己看解說亂取的),可以清楚瞭解城郭建築工法的進步。不過除此之外,金澤城剩下的就是另外的三十間長屋是1858年建造的古蹟,還有城郭的地基舊址建造而成的本丸植物園和溫生園等綠地,無甚可觀。

No comments:

Blog Archive